我们需要避开引用的误区有哪些?

1、引而不注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些作者更改了原作者的研究内容,接着使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作为他们自己的讨论,但并没有注明出处。实际上,作者的这种行为是对他人的思想或观念的盗用,属于变相剽窃。 2、有意漏引 为了减少的工作量,故意不引用一些文献,或仅选择对自己有所帮助的研究,来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而不提及某些现有研究。 3、过度引用 引文应该是作者在撰写作品时引用或借鉴过的文献。如果给人以为他们读了很多文献并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并故意添加大量实际上没有被引用或借鉴的文献或者与该主题无关的,进行不相关的引用或无效的引用,这就属于过度引用。 4、不当自引 在撰写论文时,为了提高引用率或扩大影响力,其实我们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引用。过度的自我引用不仅发生在毕业论文之中,也发生在某些学术期刊中。 5、相互引用 参考文献是学术性的,但是有些作者为了提高彼此的引用率而采取小组抱团的形式,在小群体之间进行相互参照以提高彼此的引用率。这样,即使增加引用率,也仅仅是圈内消化的结果,不能反映出真正的引用率和文献质量。 6、模糊引注 为了避免被指控窃的可能性,在直接引用他人的相关文献之后,它们并未使用特定的引用进行标记,例如分册的数量,页码等,只是笼统的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而已。 7、转换引注 为了表面上提高引文的质量,把实际上是转引,没有直接核查过的文献标注为直接引用,或将引用翻译书籍中的引文作为原始作品的引文。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作者:paperpp
链接:https://www.paperpp.com/cc/22740.html
来源:PaperPP学术不端查重咨讯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