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论文

作者:PaperPP  发布时间:2020-05-12 17:17:22

1.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通过我自己的经验以及对周围同学论文题目的观察,我感觉选题很容易陷入以下三种困境:

一是题目非常老,一看就已经有非常多的人做过。不是说这类题目不会有创新,只是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做这类题目,很难有所突破。相比较这类老题目,用成熟的方法去做一些新鲜的内容可能更加容易做出边际贡献。

二是题目与现实脱节。经济学应当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服务于现实,但很多选题乍一看并不符合直觉。不能说不符合直觉的结果一定是错的;只是,如果你做出来的内容不符合现实,需要仔细思考其背后的逻辑——是否你选择的样本、方法、变量有问题?如果没有,是否现实世界中有一些“直觉”背后的东西被人们忽视了,你又该怎样说服读者接受你的结论?

三是题目有趣,但没有太大意义。这是我目前非常迷茫的一个问题。我对应用微观比较感兴趣,也经常在备忘录里记录一些来自文献或生活的选题灵感;这其中的绝大多数题目,乍一看新鲜有趣,但后来仔细一想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而我非常不希望自己陷入这些小而有趣但没意义的题目里。

好的题目很难找,但找到了就事半功倍。

2.全面的文献阅读和梳理可以帮助你少走弯路。

可能是因为英文不太好,我不大爱读英文文献;中文文献也常常只读摘要结论,中间内容草草略过。由于文献读得不够多,我常常遇到一种情况是,论文已经做到了一半,突然发现一篇没读过的文献,里面介绍了更好的方法以及一大堆没读过的相关文献,这时才发现自己变量选择很有问题;或者是费劲巴拉清洗完了数据,设置好了变量,突然发现某公众号中有一篇数据清洗说明,如果早看到这个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种时候我感觉特别崩溃。

最崩溃的情形我还没有遇到过:你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做了点创新,已经开始写了才发现你所谓的创新早有人做过。

全面而系统的文献阅读,太重要了。

3.切忌闭门造车。

我觉得这是我身上最大的问题。从小到大我都不喜欢下课时到讲台上问问题,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遇到了做不出的东西总是想自己查资料去解决,不喜欢麻烦别人,这是问题之一;

不主动找做相似方向的同学和老师讨论、请教,这是问题之二;

由于不喜欢遇到一个小问题就去麻烦导师,总是在做完一整块内容后,才总结好所有的问题拿去请教,因此做了非常多的无用功,这是问题之三。

做科研交流太重要了,千万千万不能闭门造车。

改变,从下学期多去老师们的office hour聊天开始。

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论文

4.精读优秀论文,学习学术写作。

我自认为文字功底还算可以,然而论文不是文学作品,除了好的文字表达之外,还有一些更加重要的东西需要把握。

其一,弄清楚什么该报告,什么不必报告。答辩前与朋友做pre演练时,我才恍然发现自己的变量设置方式写得并不详细。论文该向读者传达最重要的东西,这意味着我们必然不能事无巨细地将所有步骤堆砌到论文当中。变量设置和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哪些需要汇报,需要汇报到何种程度,这些是可以通过阅读优秀论文习得的。

其二,不说模棱两可的废话,不妄下结论。我发现写论文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在论述过程中随口说出一句没有根据的话来;看似行文流畅,实则经不起推敲。比如我们想在选题背景中引出什么东西,随口说了一句“随着近年来房价上涨”——“近年”是哪几年?房价真的在上涨吗?这句话描述的是总体、平均还是局部?虽然这样的句子并非文章所要论述的重点,但也应尽力确保其表达清楚、严谨。

其三,逻辑清晰。始终记得论文是写给别人看的。怎样把自己想讲的故事给别人讲明白,把别人说服?首先需要清晰的逻辑。一篇文章仅有饱满的工作量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能够解释每一部分工作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所有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5.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我是一个做事情拖延但是又拖延有度的人,体现在我总喜欢在deadline前的较短时间里制定周密的计划紧锣密鼓地完成需要做的事情。得益于短时间内的高效,我看似完成了所有事情。但是由于浪费了那些更长的低效时间,我常常在事情完成后陷入一种“如果不浪费那么多时间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的懊悔之中。人家都用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去准备博士申请,我非要玩到只剩三个月然后每天泡在自习室里突击;写论文也是,觉得自己写东西快,跑完所有回归之后一直不着手码字,非要等到快交稿时花十天每天坐在电脑前码了两万字出来。

但是,我明明可以早早写完毕业论文,也拿去当作申请材料;我明明可以早早写完研究计划,好在最后几个月里专心进行专业课的复习;我明明可以早早考个好看的雅思成绩,不至于在申请过程中因为六级成绩不达标直接丧失P大所有相关学院的报名资格。

我太习惯评估自己可以完成一件事情的最短时间,然后把所有工作都挤在一起来做。然而更加健康的工作方式应当是,把每一项任务掰得更碎,使用更多的时间、更高质量地完成它们。

6.广泛地阅读、交谈,去了解真实的世界。

书本上的西方经济理论离中国的现实太远了。把那些经过抽象的理论不加修改地直接拿来解释中国的现实社会,多半是有问题的。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读了七年经济学,依然不了解中国社会。怎么加深对真实世界的认识?我自己摸索了两个方法:

一是多读,读非虚构作品,尤其要读社会学、政治学读物。社会学多田野调查,样本量小,论述精细,量化模型少而简单,我认为比经济学文章更适合用来了解真实社会。此外,经济不可能脱离政治制度而独立存在,读点政治,能开拓思考问题的思路。

二是多观察、多聊天。有两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1)环京地区环境监管格外严格。前些年家乡的工厂还没大量倒闭、外迁时,开工时间多从白天换成了晚上,一是能够避开巡视,二是夜间工业用电价低,能节约成本。去年读到一篇来自国内某顶刊的文章,作者正是使用夜间用电量的攀升来解释针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政策的失效。我心里连连发出“哇,我怎么没想到可以写这个”的感叹。

(2)去年寒假回家时,跟妈妈聊到现在很多农村适龄男子找不到女友,一把年纪还没结婚的光棍比比皆是。原因之一是年轻姑娘们——不管是读过书的还是没什么文化的——都早早离开农村,来县城寻了工作。不为别的,只为找个城里的丈夫。这是一种独特的人口流动原因——为了“向上”的婚姻而流动,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又与中国独特的婚姻文化紧密联系。这个题目我记在了备忘录里。没过多久,得知亚南院的两位老师写这个题目的文章发在了Labour Economics上。能力不足又懒惰的我内心百感交集。

我大概会一直记得这两个瞬间,并以此勉励自己。好的研究题目,可以来自生活。而作为经济学学生的我们虽然更懂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但由于社会阅历尚浅、生活环境单一,真的需要通过身边各行各业的人,去了解真实的社会。

推荐阅读:《如何快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800万大学生都在用的免费论文查重平台

本文由PaperPP论文查重系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aperpp.com/industry/3196 .html

>>>论文查重报告演示
>>>免费查重试用
PaperPP在线客服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