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如何正确阅读文献?

作者:PaperPP  发布时间:2021-10-22 17:55:24

正确的读文献方式是先从做一篇小论文开始。到了博士阶段,一上来就开始围绕一个方向,大量读文献而不管自己是否与文献作者对等,这样的阅读效果是无法保障的,很多时候都是低效的。出现文献翻来覆去读了很多却上不了手,或者是眼高手低的现象,就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很少从科研实践的角度来思考。

其实,博士阶段的读文献更多地要放在干中学的框架里完成,要尽快改善自己和作者不对称的不利境况。我自己读博士的时候,有位老师就说过,少去上课,直接上手做,不懂就学,缺啥补啥,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干中学的道理。这次读了蔡宁老师关于博士生读文献的文章,对干中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即如果自己不了解而且没有经历过科研的思考过程、研究过程和写作过程,那么就要先把这块给补起来。读文献之所以读不懂,就是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没有做过。

1.有哪些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先进入科研的场景、感受氛围,接受熏陶。例如,可以先从“学徒”做起,参加老师的课题组,从打杂开始,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看看老师和课题组的人都在干什么,慢慢适应。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通过某个具体的科研项目或一篇论文写作,知道这里面都有哪些内容、大致的轮廓和过程是什么样的。

第二个方法是在一篇论文工作中承担某个具体任务,如查找相关资料、制作一个表格或画一个图、简单处理数据等。一个初学者如果能顺利按照老师或师兄的要求完成某个具体小任务,就非常值得庆贺了,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第三个方法是由指导老师给一个小题目,自己来做,老师负责指导,看看自己是否能完整地做出一个“科研小板凳”。这才是自己下水捉住的第一条活鱼。只有下了水,来到真正的实战场景,才知道抓住一条活鱼的难度与所需技术。

同时,一项研究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到最后成文,只有经历过这些以后,再去看类似的一篇论文,才会体会到作者为何要这样处理。为什么要先做一遍再来读?理由就是,专业的文献阅读是有门槛的,如果是一个白丁,那么仅仅试图依靠读文献甚至是大量阅读的方式是跨越不过这个门槛的。

博士生如何正确阅读文献?

2.如何进一步提高文献阅读能力?

上面讲了从哪里开始的问题,就是应从亲身经历入手,要把自己从不对等变为对等。提高文献阅读能力,实际提高的是读者与作者切磋、交锋的实力。读文献是一个很专业的技术活:既要像专家那样对作者的思路和研究过程进行庖丁解牛,洞察这项研究的方方面面和关键细节,同时还要从推进或改善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作品还有哪些地方有待改善。

对等是相对的,如同选对手一样。例如,下围棋,有一段的对手,还有九段的对手。读懂一流研究者的论文,本身能力和实力也应对应提高,否则只会陷入看了半天,却读不出妙处和精彩的困境。以计量实证研究为例,这就需要在读文献的过程中,想想自己在以下方面与作者之间的差别:文献、理论、方法、数据、研究设计、实证分析、经验证据等。首先要努力做到“人有我有”,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要能做到,然后再进一步考虑“人有我优”,尽力思考是否能做一些更有新意的事情。

3.读文献如同登山,是一个向上攀升的过程。

首先,读文献,要能感受到文献的妙处,做过研究的人看文献,都能看到作者的长处和亮点,能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或者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

其次,读文献,是一个学习过程,譬如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学到一些计量方法及其运用等。

再次,读文献,亦是一个换位思考的过程,有了深厚的文献阅读基础和实践经历,就会常常思考,如果碰到类似的问题,换做是自己,会怎么处理?会如何分析?自己的研究路径会是怎样等等?从而在脑海中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思路历程。

此外,读文献还是一种交流,读文献的过程就是印证自己脑海里一些想法的过程。读文献最忌讳的就是只有作者单方面的输出,而读者只是机械地把一些知识搬来搬去。最后,文献读的多了,自己思考越来越深入,慢慢地就有了鉴别力和鉴赏力,能分辨出不同研究者水平的高低,此时就有登上山顶的感觉,就能体会到用自己所付出的汗水和长久不懈的坚持换来的一览周围诸山风景的快乐。

800万大学生都在用的免费论文查重平台

本文由PaperPP论文查重系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aperpp.com/news/7494 .html

>>>论文查重报告演示
>>>免费查重试用
PaperPP在线客服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