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辽林大连第24 中学 曹萌 一、把握提问的时机 课堂提问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张口说英语的自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提问,把握好提问的时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课堂提问根据提问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导入式提问 就是在开始新课文的时候进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讲解式提问 就是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使学生保持学习的连续性。 (三)复习式提问 就是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后提问,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总结文章的能力,并且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高三英语上册Unit11 中的Lesson 23 Who isthe killer 教学中,文章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如果只是老师单纯地讲解语法和单词,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疲劳,使得原本曲折的文章变成了一篇索然无味的文章,因此老师应当在课前准备一些问题,然后在课堂中进行提问。 A:What’s wrong with the young lady? B:Why did she go out at night? C:Where police found her car the next day? D:When her boyfriend knew she was dead? E:Why did her neighborhood kill her? 教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先对A 和B 问题进行提问,使得学生对课文轮廓有个初步的了解。 C 和D 两个问题老师可以在文章学习过程中提问,使得学生随着文章剧情的进展而进行思考,学生学习兴趣增加。 最后,老师可对E 问题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另外,老师对问题的提问不能死板和教条,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的变化,准确及时的提问,保持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注意力。 二、设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由于高中设置的班级中学生众多,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使得差生和优生都能有所表现,不至于差生一个问题都答不上来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一英语上册Unit 6 中的Lesson 26 和Lesson 27的课后问题来看,对部分优等生来说,文章理解不成问题,并且课后问题也能答得出来,但是对于差等生来说,回答问题可能就有难度。因此,老师应当对课后问题重新排序和设计,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 A:Which signal is a call for help? B: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two shout or two whistles? C: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D:Where is the emergency exit in large supermarket? E:What should to do when an earthquake occurs? 这几个问题中,前三道题简单,后两道题较难,但是对课文理解了就能答得出来。因此老师对前三道问题应当侧重于英语差的学生进行提问,后两道题主要侧重于英语比较好的学生提问,使得学生都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三、采用多种提问方式 老师想要活跃课堂气氛又不失秩序,丰富教学的内容,驾驭学生的思维,就应当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单个提问、小组讨论和全班提问。 例如,在讲高一英语上册的Lesson 27 文章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问题: A:Which country does the author live in now? B:What made the author so interested in travelingabroad? C: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author’s tripto Europe in 2007? D: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E:Which country is the author acute;s favorite? 前三个问题概括性比较强,答案涉及问题的多个章节,小组讨论使学生对课文都有一个复习。问题D 和E 则适合全班讨论,每个学生的答案可能不相同,但关键的是学生都要动脑思考。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主动地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应当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面的肯定和否定,并且在否定时给学生指出错误所在,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2022-04-19 20:15:26

版权声明:
作者:paperpp
链接:https://www.paperpp.com/cc/49763.html
来源:PaperPP学术不端查重咨讯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